外媒揭批中东冲突背后的美企牟利链条
图片说明:
今年1月21日,《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在哈马斯发动袭击后,谷歌迅速向以色列军方出售人工智能工具》的文章。文章配图为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企业员工在纽约抗议这些公司向以色列提供人工智能工具。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特约记者 王 洋●线一凡
编者的话:7月13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说,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5.8万多人死亡。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发生在加沙的事情是人道主义悲剧,然而对一些西方企业来说,中东冲突给它们带来的却是丰厚的利益。美国企业在其中表现“亮眼”:该国一些传统军工巨头被批故意煽动战争,而新兴科技企业则因向以色列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等被批加剧危机。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多家媒体爆料称,以色列和美国近期对伊朗实施袭击的借口——德黑兰很快就能制造出核武器,并非基于情报,而是基于美国帕兰蒂尔公司人工智能系统生成的推测性报告。“这暴露了将国家安全决策外包给投机算法和地缘政治操纵的危险,同时揭示了情报扭曲和技术过度扩张如何加剧地区冲突并破坏全球稳定。”对于此事,英国“中东眼”新闻网这样评价。
AI捏造报告引发美伊战争?
“军火商如何推动美国与伊朗开战。”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网站近期发文,讲述了该国一些军工企业是如何煽动战争的。文章称,福克斯新闻节目的许多嘉宾都是美国军工企业资助的,一旦美国和以色列与伊朗爆发战争,这些企业必将从中获利。在近期华盛顿空袭伊朗核设施之前,美国一些军工企业代表轮番出现在总统特朗普喜欢的福克斯新闻节目中,称赞以色列对伊朗的打击行动,并敦促美国进一步介入。
这些企业代表包括帕兰蒂尔公司防务部门主管加拉格尔、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主席基恩、私募股权公司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KKR)的合伙人彼得雷乌斯等。加拉格尔曾担任美国国会众议员,他所代表的帕兰蒂尔公司去年与以色列国防部签署协议,利用先进技术支持以色列与战争相关的任务。基恩主张美国在伊朗使用B-2轰炸机和钻地炸弹。他所在的战争研究所接受通用动力公司的资助。近期空袭伊朗核设施时,美国也派遣“俄亥俄”级核潜艇向伊朗目标发射了20多枚“战斧”导弹,该潜艇的建造商就是通用动力公司。彼得雷乌斯曾担任美国中情局局长,而KKR是以色列最大物业管理平台的主要投资者。
除了一些美国军工企业挑动战争外,该国部分科技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软件也被爆推动了以色列以及美国对伊朗的袭击。据英国“中东眼”新闻网、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俄罗斯《消息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伊核协议签订的时候,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就与帕兰蒂尔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000万美元的合同,后者通过一个名为“马赛克”的人工智能系统帮助IAEA监督伊朗核计划。在以色列和美国6月对伊朗进行袭击前,上述人工智能系统对超过4亿份数据进行分析后生成了一份报告,认为包括福尔道在内的伊朗核设施中浓缩铀明显激增,因此伊朗再过几周就能制造出5到9枚核弹。这份报告先后被提交给了以色列以及美国,被认为是这两个国家发动对伊朗打击的重要助推因素之一。
展开全文
然而,“马赛克”系统并未获得有关伊朗浓缩铀的直接证据,而是对一些卫星图像以及社交媒体帖子等进行分析后,通过推断得出了伊朗能很快制造核武器的结论。也就是说,相关结论并非基于证据和情报,而是基于算法猜测。“中东眼”新闻网表示,“马赛克”系统不能证明发生了什么,只暗示可能会发生什么。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表示,“马赛克”系统的批评者轻蔑地将其称为“铀的少数派报告”。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于2002年上映的电影《少数派报告》中,嫌疑人在实施犯罪之前就被逮捕和惩罚。俄罗斯《消息报》强调,很难对“马赛克”系统得出的结论进行核查检验。这家美国科技公司是利用美国中情局资金发展起来的,该公司多款人工智能产品陷入丑闻。
伊朗和俄罗斯官员认为“马赛克”系统生成的报告纯属捏造。就连IAEA总干事格罗西也在压力下承认,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伊朗正在实施制造核武器计划。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此前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伊朗在寻求拥有核武器。
“把战争的恐怖变成了董事会的胜利”
除了在中东冲突中充当催化剂之外,一些美国企业还被批利用冲突牟利。据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人权状况特别报告员阿尔巴内塞7月3日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交的报告显示,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48家跨国企业帮助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相关行动,从加沙战争中获利。
在这些企业中,美国公司引发关注。它们既包括洛克希德·马丁等传统军工巨头,也包括微软、谷歌的母公司“字母表”、亚马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等大型科技企业。以色列购买大量F-35战斗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该战机的制造商。对于对以军售,该公司一名发言人称,这是政府对政府的交易,相关问题最好由美国政府来回答。
根据上述报告,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微软、字母表公司和亚马逊授予以色列“几乎全政府范围访问其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权限”。IBM还负责培训以色列军事和情报人员。在美国科技企业的帮助下,以色列能够收集、存储和使用巴勒斯坦人的生物特征数据,以从中寻找武装分子。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报道,大量证据表明,美国一些科技公司参与了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它们不止扮演提供技术工具的角色,还在诸多层面上同以色列进行战略协同。
“光轮计划”的细节对公众保密,但有谷歌员工担心,它可能是在为以色列进行军事打击服务。半岛电视台援引此前报道称,以军正在使用新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薰衣草”和“福音”,来决定轰炸加沙哪些目标。根据一名以色列前情报官员的说法,“福音”建造了一个“大规模致命工厂”,那里“强调数量,而不是质量”。
美国“拦截”新闻网获得的谷歌内部文件显示,在与以色列签署“光轮计划”合同之前,谷歌不仅知道自己无法监控或阻止以色列如何使用其软件,而且这份合同要求谷歌阻止其他国家对以色列使用其技术进行刑事调查。合同还要求谷歌与以色列安全机构密切合作,包括情报共享,这在谷歌与其他国家的协议中是前所未有的。谷歌拒绝回答“拦截”新闻网发送的一系列详细问题,包括该公司对以色列使用其服务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它对“光轮计划”拥有何种控制权。
今年2月,美联社通过采访以色列现任和前任官员,以及相关企业的员工,并基于一些内部文件,对美国科技巨头如何帮助以色列实施在加沙的行动进行调查。根据该调查,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后,以色列对微软和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技术的使用量激增。
“如果不追责,就不可能结束这种局面”
“如果不追究包括其高管在内的私营部门的责任,就不可能结束这种局面。”阿尔巴内塞在其报告中呼吁起诉那些帮助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开展军事行动的企业。她认为,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之所以持续不断,是因为“这对很多人来说有利可图”。阿尔巴内塞还指出,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已经成为武器制造商和大型科技公司的“试验场”,没有人对它们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问责。
据“拦截”新闻网报道,虽然此前有一些企业高管因涉及人权暴行而面临当地刑事指控,但对其进行民事指控,胜诉的可能性更大。然而,即使对其进行控告,美国法院是否会受理相关案件又是另一回事。历史上很少有与反人类罪有关的企业被问责的例子。2004年,IBM公司德国分公司向大屠杀赔偿基金捐赠了400万美元,这与它在二战时为第三帝国提供的服务有关。有法律专家称,21世纪初,有美国人起诉了数十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此前与实施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政权合作,向后者出售“基本工具和服务”。这些诉讼在2016年被驳回。最近,法国水泥公司拉法基在美国和法国认罪,此前该公司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控制的叙利亚地区的业务受到刑事调查。
除了追责外,人工智能系统在中东冲突中发挥的作用引发很多媒体的思考。半岛电视台称,人工智能被视为人类迈向更美好未来的下一步,但这一工具已经变得更加致命和具有破坏性。据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报道,目前人们还在争论通过人工智能系统驾驶汽车是否安全,而美国和以色列发动战争的理由似乎主要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美联社2月的调查也揭示了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出错的方式,包括错误的数据或有缺陷的算法。
对于美国6月对伊朗的空袭,“中东眼”新闻网表示,一份未经证实的人工智能报告引发了华盛顿对德黑兰的打击,这场以算法为基础的战争,远不止是一场鲁莽的军事赌博。它代表了战争的正当性和作战方式的深刻转变,用概率假设取代了已证实的事实,用数字猜测取代了硬情报。如果这是战争的新面貌,那么我们已经输掉了一场更为重要的战斗,那就是捍卫真相本身。
评论